NIKE ON AIR 現場直擊 - 十種氣墊 造就未來可能無限

EVENTS/

NIKE ON AIR 現場直擊 - 十種氣墊 造就未來可能無限


永遠記得 1993 年時,駐足於社區體育用品店鞋架前看見 AIR MAX 93 飽滿氣墊後初識 AIR 的興奮,並從此一頭栽進球鞋世界,時間來到 2024 年 5 月 31 日,在上海 NIKE ON AIR 的科技迴廊展區,我不但重溫當年感動,還終於一解多年疑惑,在官方說明下,對 AIR 的分類有了詳細的認識!

上海西岸金融城漩心Orbit
久違的 Flightposite,可惜當天人太多,無暇再找到這位與會者互動

活動舉辦於上海西岸金融城漩心 Orbit,進去前雖還不清楚自己會收穫滿載,卻迎來一個充滿好兆頭的開始,在步入會場前,見到一位參加者穿著已經很久沒有看見的 Flightposite,不禁感受到在身旁充滿著與你有相同熱情與愛好的人們,還有比這更棒的事嗎?

現場佈置是由 NIKE AIR 構築出的時光漩渦,由外而內一段一段地述說著 NIKE AIR 的過去與現在,讓參觀的人被吸入其中,就像是從 1978 年至今走了一遭,而進到中央活動會場,領導著 NIKE 設計的主腦們、A.I.R 3D 列印概念鞋還有運動員們不停自我突破的故事,共同勾勒出以今夏奧運為開端,令人興奮與充滿希望的未來願景。

當天會場聚集來自各地的媒體同業,NIKE 首席設計師 Martin Lotti、Nike 鞋類創新副總裁 Kathy Gomez、Nike 服飾創新副總裁 Janett Nichol 都一同登台分享,跨國實體活動已經久未舉辦,可以感受到眾人都迫不及待想交流與取材,出發前,NIKE 提到這次的活動概念是以巴黎的 NIKE ON AIR 發表會為基礎,但是其中 AIR 的演進史個人認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展區,後面會向各位詳細說明。

就過往參與類似活動時,品牌代表常會在腳上帶來一些驚喜,Nike 首席設計師 Martin Lotti 穿著的 Air Max 180 雖然是十分經典的鞋款,必須老實說第一時間是有點失望的,然而當他揭露為何穿著這雙鞋的理由時,我的心情瞬間又轉為感動,原來 Martin Lotti 當年在遊學途中,他用僅存的零用錢購買了這雙鞋還有 Jordan 經典的平舉雙手 WINGS 海報,並提及他那時完全沒有想到未來會與這兩個品牌結下不解之緣,轉眼即將入職二十七年,如此的經歷以及穿著別具意義的鞋款出席重要場合,就像是發生在每個愛鞋的你我之間的日常,成就一段又一段屬於每個人的 AIR 故事。



NIKE AIR 的無限可能性

三位設計部門的首腦在活動中與會後分享時間,從各種層面與角度分享並回答關於 NIKE AIR 的一切,期間完全沒有任何商業的感覺,他們臉上開心與引以為傲的神情,令人有種他們在分享自己孩子生活點滴的錯覺,不過細想其實是如此,身為首席設計師的 Martin Lotti 說,目前 NIKE 全球設計師團隊人數已達 900 多位,每個 NIKE AIR 與鞋款確實都是他與團隊投注心血孕育的結晶無誤。

Martin Lotti 提到,設計時相當重要的環節就是傾聽,一雙鞋無論外型或性能都是希望能夠更符合穿著者的需求而打造,即使是最先進的 AI 人工智能都只是設計工具的選項之一,因為 AIR 是不受限的,並且設計師都是活在未來的,他們窮究一切可能性去尋求 AIR 的進化,不僅是本屆奧運,甚至是接著的足球世界盃還有下屆奧運,NIKE 全球設計師團隊都已開始投入研發設計,他提到每天醒來都將所有挑戰視為機會,因為有這些挑戰,才促使一切具備進化原動力。

「基本上一雙鞋從研發到完成都至少需要兩年,PEGASUS 41 投入的時間差不多就是這個長度」即使已經從許多人的口中聽過 Nike 鞋類創新副總裁 Kathy Gomez 分享的鞋款研發日常,每回想起都還是會倒抽一口氣,很難想像每年推出的鞋款那麼多,背後需要挹注多少人力物力。Kathy Gomez 進一步表示,特別是 PEGASUS 向來是品牌很重視的系列,因為它是 NIKE 跑鞋延續的核心,也許菁英選手競賽時會穿上 AlphaFly 等鞋款,但是當他們在訓練時,或者你是入門跑者,都會需要適合當下情境的鞋款,因此 NIKE 會聽取運動員、市民跑者的回饋試著滿足各類型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一雙鞋需要那麼長的研發時間。圖中的 NIKE PEGASUS 41 在台灣由首家 NIKE RISE 概念店獨賣,可參考我們的報導INSTAGRAM。

而本次活動 PEGASUS PREMIUM 無疑是亮點之一,Kathy Gomez 提及其不僅只是完成了技術上的突破革新,它還讓各個水準的跑者們都獲得了感受出色緩震系統的機會,這邊指的無疑是首度出現的弧形 ZOOM AIR,在現場甚至與其它媒體朋友聊到,飯匙型的 ZOOM AIR 是否某種程度上能夠帶來類似於推進版的作用?另外官方先前發布時新聞資料表明中底同時採用 ZoomX 與 ReactX,但現場樣品則載明 CUSHLON,實際配置可能要等上市後才會較為明朗,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會帶來十分新鮮的腳感,另外以當天手持的體感,以如此科技配置整體堪稱相當輕量!幸好 2025 年才上市,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存錢!

Nike 服飾創新副總裁 Janett Nichol:「打造每款裝備時,Nike 設計團隊以運動員心聲為出發點,注重每一個細節,旨在為運動員提供多樣舒適的高性能裝備,滿足運動員在各個大項(例如田徑)和分項中的比賽需求。Nike 推出了近 50 款獨具匠心的男女田徑裝備,以及專為特定賽事訂製調整的十餘款競賽服裝。在今年夏季體育盛會的賽場上,運動員們不僅能夠根據個人風格和喜好自由選擇裝備,更能享受到舒適體驗。」



菁英運動員與 NIKE 攜手用 AIR 擘劃自我突破的藍圖

無論是訪談間或是縱觀 NIKE 的歷史,與運動員的合作是品牌十分重視的環節,另外與文化兼容交流,亦是一直在品牌演進間迸發的新火花,現場先鋒足跡展區展示了許多曾來到上海的運動員與其經典戰靴,以及許多與不同設計師合作的作品,這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無疑是為王建民特別打造的 Air Max 1。

2009 年,NIKE 為已經在 MLB 大聯盟奮戰九年的王建民推出個人版本的 Air Max 1,靈感來自於棒球的鞋身皮革與縫線設計,還有鞋舌投球剪影融合姓氏「王」的個人標誌,無論設計與紀念意義都是里程碑之作,也是當天除了 Flightposite 以外另一個令我感到既驚喜又懷念的鞋款。

「AIR 讓 NIKE 在產業中與眾不同,特別在緩震創新領域我們始終不停創新。」Kathy Gomez 提到 NIKE BLUEPRINT 系列時,提及了 AIR 帶來的無限應用,BLUEPRINT 系列就是 NIKE 為各專項運動選手發展截然不同鞋款的最佳縮影。

BLUEPRINT 系列的設計緣由可以參考先前的官方資料,這其中最令我感到興趣的反而不是讀者們最熟悉的球類運動與田徑項目,而是滑板 (下圖下左) 與霹靂舞 ( BREAKING,下圖下右)。

NIKE SB 系列可能大家相對熟悉的就是 DUNK SB 系列,然而對我而言,當年包含 E-CUE、URL 還有 AUGUS 在內的等等顛覆過往思維的設計才真正掀起了滑板鞋的新時代,因此看見 NIKE 於不同領域運動持續地推出新作個人是很期待的,而在東京奧運的滑板之後,霹靂舞將接著正式作為比賽項目之一首次亮相,除了 NIKE 運動研究實驗室 (NSRL) 通過運動捕捉技術收集資料打造出 NIKE JAM 這雙舞鞋,提供各類比賽場地耐磨耗等實用性能,最深得人心的還是中底上下顛倒的 SWOOSH 標誌,其設計緣由是由於霹靂舞有許多動作會翻轉鞋款,因此這樣的配置能夠讓鞋款在舞步間都能夠展現十分吸睛的樣貌,這種純粹簡單卻又深入運動文化的思維,是每回研究鞋款設計最迷人之處。



突破從未停止 創新永無止境

這篇報導很長,是因為科技迴廊 AIR GENEALOGY 展區實在令人無法輕易割捨,印象中國內外很少有資料整理出 NIKE 的分類,於是希望透過這次難得機會,為 BOUNCE,也為有興趣的人留下一些紀錄,一同隨著官方定義的十種 NIKE AIR 大分類,見證其演進革新的脈絡。


ENCAPSULATED AIR - 1978 年

ENCAPSULATED AIR 就是現今我們說的 AIR-SOLE,是 AIR 的原型基礎形態,從展示說明中的 2-FILM 可見,其原理是將兩片薄膜焊接在一起並進行充氣,然後置入中底,透過受力擠壓產生的形變提供比傳統中底更好的緩震性能,隨著時間推移還進化出如 AIR STROBEL (以 AIR-SOLE 取代中底布,鞋墊下能直接接觸氣墊) 這樣的全新型態,籃球鞋中 PG 4 就是十分代表性的例子,KD 12 則是使用後續提到的 ZOOM AIR 以 STROBEL 型態呈現。


VISIBLE AIR - 1987 年

1986 年通過調整焊接點實現側邊緣無縫化處理,NIKE 在氣墊可視化進程上邁出了關鍵性一步,並在 1987 年推出了 AIR MAX 1,VIS TUBING 可視化氣墊的推動下,在視覺與穿著感都帶來前所未有的進化,自此成為 NIKE 的品牌代表性元素之一。


MAX AIR - 1993 年

還記得報導剛開始我提到的回憶嗎?通過全新吹塑工藝,NIKE 在 1993 年實現了 AIR 在運動鞋後跟部位的 270 度可視,並且相比以往 MAX AIR 的氣體容量更大,並且更厚,在隨後的時間里 MAX AIR 同樣不斷進化,發展出包括多氣室、前後分掌、3/4全掌、全掌等多種不同形態。包括 TUNED AIR 和 2024 年的 DYNAMIC AIR 在內,許多此後出現的 AIR 新成員,都是以 MAX AIR 作為基礎實現新的突破。


ZOOM AIR - 1995 年

ZOOM AIR 在我個人心目中,應該是 NIKE 最具人氣與代表性的 AIR 科技,原因無它,AIR 家族中大多數科技都以緩震的為主,但 ZOOM AIR 卻通過拉伸纖維將氣墊輕薄化並帶來更強的反應性,我永遠都記得當年首次穿到 AIR ZOOM FLIGHT 95 與 96 時驚訝到說不出話來的回憶。


TUNED AIR - 1998 年

在提到 TUNED AIR 的同時,就不得不提到在同一時期 (約莫 1999-2006 年) 誕生的 ALPHA PROJECT 企劃,當時 NIKE 將品牌最先進創新的鞋款都會放上五個小圓點,而 TUNED AIR 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的產物。在 AIR 科技誕生初期,工程團隊便在想將可調節的彈簧放置於氣墊內,來控制不同位置的形變狀態,這就是 TUNED AIR 的發想緣由,在 MAX AIR 的基礎上,TUNED AIR 根據運動與鞋款所需,通過將不同尺寸的 PEBAX 半球固定在氣墊內,實現定製化的緩震效果並具備更好的穩定性,這是在 SHOX 之前 NIKE 唯一可以根據鞋子尺寸大小調整緩震程度的中底科技,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 AIR MAX PLUS,個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年的 AIR GARNETT 3,前 ZOOM AIR 後腳跟 TUNED AIR,在當時是頂級夢幻配置。


VIS ZOOM - 1999 年

前面提到 ZOOM AIR 的人氣,因此不讓它被看到怎麼可以,加上其不同於其他 AIR 科技的腳感與內置形態,讓大家更加好奇它的內部結構,NIKE 在 1999 年第一次實現了 ZOOM AIR 的側方可視化,即 VIS ZOOM 正式誕生。在隨後的十幾年里,NIKE 針對 VIS ZOOM 的研發進化從未停止,從最初的射頻焊接到加入籠式 TPU 輔助支撐,再到通過熱成型工藝取消焊接線,還記得 ZOOM LEBRON X 與 KD 9 其實都是 VIS ZOOM 十分具代表性的階段性成果。如今的 VIS ZOOM 不僅保留了 ZOOM AIR 的舒適腳感,還擁有更加出色的緩震效果,並且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需求,發展出更多的規格和形態。


RAMP AIR - 2006 年

必須老實說,這是一個我也相對陌生的 AIR 家族成員,在龐大的家族體系中,RAMP AIR 以它獨特的零氣壓結構獨樹一幟,從 2005 年首次在 AIR TRYOUT 上小試牛刀,再到 2009 年起在 AIR MAX TAILWIND 系列上廣泛運用,RAMP AIR 有別於傳統 MAX AIR 的造型,以及更加柔軟的腳感,在個人印象中,能夠在腳掌的不同區域提供更鮮明的分區感。


ENGINEERED MAX AIR - 2006 年

如果讓我選擇,個人認為 1996 年 ZOOM AIR 還有 2006 年的 ENGINEERED MAX AIR 這兩項相隔十年的成果,是決定近代氣墊走向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在經歷了五年的研發後,ENGINEERED MAX AIR 這一全新的可視比 AIR 型態在 2006 年正式亮相。相比傳統的 MAX AIR,ENGINEERED MAX AIR 通過注塑而成的籠式外殼,實現了氣墊體積的極致放大,真正讓運動鞋中底實現了 360 度可視與無 PU 中底化,而據瞭解,氣墊表面的構成工法也在這時迎來革新,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不妨回想一下,是否從這時開始,除了穿刺破損,大家會覺得越來越少聽到氣墊因為磨耗而產生的提早報廢。


VAPORMAX AIR - 2016 年

現在一看也覺得時光飛逝,居然已經是 8 年前的事了,2016 年紐約創新峰會上,NIKE 正式發佈了 VAPORMAX AIR 這一全新 AIR 形態,環保理念的進一步貫徹,以及極具未來感的造型設計,都讓它在這一刻起,為 AIR 打開了屬於新時代的大門。並且也正是從 VAPORMAX AIR 開始,AIR 在持續深耕專業運動的同時,開始有了更多針對潮流愛好者的生活化科技形態。


DYNAMIC AIR - 2024 年

由於 AIR 科技已經十分成熟,近年幾乎都是以前九種型態交互出新的作品,直到 2024 年,NIKE 推出了 AIR 家族的最新成員,以四氣柱造型結合雙氣室形態呈現的 DYNAMIC AIR 透過靠近後跟部位的高氣壓氣室實現落地穩定,靠近足弓的低氣壓氣室則提供柔軟腳感,在運動中雙氣室同時運作,進而實現動態平衡,實際穿著後覺得運用在休閒鞋款上十分適合,採訪當天在會場或站或蹲幾個小時,沒有太顯著的疲憊感,在緩震與長時間穿著的穩定間調校出很好的均衡感。



NIKE AIR 與運動員編織而成的未來願景

巴黎首度登場時就引起討論的 A.I.R 鞋款們,是 NIKE 將 AIR 的未來,透過 AI 使其具象化,A.I.R 這三個字是 "Athlete Imagined Revolution" 的縮寫,呼應了 NIKE 品牌歷史是由 AIR 還有運動員的進化交織而成,AIR 的演進幫助運動員在訓練與競技時能夠有更好表現,而運動員對於進步與突破的渴望對 AIR 來說正是激發其不停蛻變的動力。

即使先前已在報導中看過 A.I.R 鞋款,實際見到本尊依舊相當震撼,不過在經歷了 Martin Lotti 等人的說明、NIKE AIR 演進的展示這樣的洗禮後,在離開會場前再走去看它們最後一眼,忽然發現我們其實已身處在過去想像的未來之中,只是每天資訊洪流的沖刷,讓我們的腦袋失去了想像力流淌的空間,走出 NIKE ON AIR 時,腦中似乎出現了一個小氣墊,期待我自己還有耐心看到這的每一位,都能用創新跟自我突破慢慢注入屬於自己的 AIR,能抵禦現實衝擊,迎來自己的反彈躍升,並用這樣的進化邁進下一個 AIR 紀元。







製作編輯:Andrew | 影像拍攝:Andrew | 文字編輯:Andr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