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STORY /
MIZUNO WAVE RIDER 23 從極簡中領悟登峰之道
日本傳統庭園藝術「枯山水 (Karesansui)」僅由砂與石為主造景,就能透過不同觀點在思維中建構出獨立想像空間,如此概念跟 Wave Rider 23 其實很像,設計元素極簡,穿上後選擇訓練途徑卻可找到跑步大千世界,沒有非要最快,不一定獲獎,每個人在 Mizuno 用科技勾勒之枯山水裡,總能用跑步找到怡然自得一席之地。
而 Mizuno Wave 23 承載系基因,最新作以複合式中底、Mizuno Wave、機能緹花網布鞋面三者結合成主體,依然還是以跑者們十分熟悉姿態呈現,提到均衡派跑鞋,Mizuno 肯定非 Wave 系列莫屬。
腳跟鞋款名稱與品牌標誌就像是藝術家為其作品進行落款,為其純正血統與可信賴性能做了最好背書。
複合式密度中底 - U4ic + U4icX
技術與時俱進後,跑鞋讓不同密度材質各司其職已經成為常見做法,Wave Rider 系列其實很早開始採用複合式材質,Wave Rider 20 讓 U4icX 取代 16~19 代時期的 SR Touch 則確立近年主流方程式。
U4ic 這個名詞來自 euphoric,本來就是希望帶給跑者更好體驗,初始以輕量化 30% 但擁有同樣緩震表現接棒先前 AP+ 這個老字號中底,接著 U4icX 則在回彈程度相較 U4ic 再提升 7%,但重量略為提高,不過仍比傳統 EVA 平均輕量 10%。
作為 Wave Rider 23 這雙用途極為廣泛跑鞋的核心,將 U4ic 作為主體定調其衝擊吸收先決調性,讓穿著者能明確知道自己擁有足夠保護,U4icX 配置於腳跟則扮演著整個中底系統運作重要角色,於觸地後進行即時反彈,讓每一步連接更順暢,甚至對於 Wave 而言,U4icX 可視為至為關鍵存在。
系列作靈魂核心 - MIZUNO WAVE
1997 年 Wave 科技剛誕生就幾乎一同問世的 Wave,目前幾乎成為品牌跑步標誌性科技之一,初衷是追求避震與穩定能透過 TPU 波浪片找到單一發泡材質中底不容易取得的均衡點,而一路發展至 Wave Rider 23 已臻至相當高完成度。
目前 Wave 大致上可分為四種,未來有機會再與各位深聊,而 Wave Rider 23 配合設計目的採用標準型 PARALLEL WAVE 平行波浪片,由 Wave 作為中底串接橋梁,並且讓力量傳導有清晰遵循之方向性。
腳掌落地之際會很明白地感受到衝擊力被分散,同時鞋子立即性反應用很勻稱方式傳回的腳感,絕大多數人不需花太多時間磨合就是 Wave Rider 系列長期受到支持主因。
堅持中求創新 - 機能網布鞋面
前幾年順應技術革命造就的編織獨霸光景不再,接著是選擇適合自己跑鞋面料時代來臨,而兼顧透氣、包覆且保有一定程度支撐作用的機能網布,與 Wave Rider 23 均衡個性可說是天生一對。
過去幾年機能網布突破同樣來到新境界,完全不讓編織面料專美於前,Wave Rider 23 本身鞋面在各區域就配置不同孔隙或形狀布料,能滿足腳掌每個部位差異化需求,並沒有哪種鞋面佔有絕對優勢,瞭解自身需求做選擇才是王道。
慢跑鞋頭常見之保護墊片 Wave Rider 23 透過隱藏式處理創造出俐落簡潔視覺效果,而採用較為抗磨耗紋理就能看出細節用心,同時考量到耐用度與保護腳趾頭。
泛用型設計 - 外底細節提供完整跑步援助
Wave Rider 23 足跟差 12mm (31mm-19mm),呼應其偏向均衡保護取向,前腳掌彎曲處劃出 SmothRide 溝槽則在跑步過程中幫助步態自然,前進軌跡順暢,在較容易產生接地磨擦部位則使用 X10 配方橡膠外底,讓耐用性有所提升。
與 Wave Rider 23 一同定義下次目標
如果你還在摸索跑步之道那麼 Wave Rider 23 很適合與你一同投入,它從來沒有帶著破 3 或是什麼配速準則或目標要你遵守,鞋名還有代表專業 Run Bird 標誌背後非常單純,就是大部分跑者需要的陪伴。
機能網布不用想太多就能適應的穿著感,TPU 結構整合複合密度中底帶來保護,進化同時保有熟悉的好,也許我們都還不知道自己能變得多棒或跑得多遠,Wave Rider 23 會陪大家邁開步伐,在跑步中找到屬於自己世界。
( 製作編輯:Andrew Chang | 影像拍攝:Kang Chou | 視覺編輯:Rob Chien | 文字編輯:Andrew C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