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文取自《baller 籃球誌》2021 春季號
HBL 高中籃球聯賽在台灣已有逾 30 年歷史,自聯賽設立以來就是多數台灣籃球員曾經歷過的舞台,近 20 多年也在中華職籃 CBA 垮台後,銜接了台灣球迷的期待,成為檯面上最受關注的籃球賽事之一,即使到後來 SBL 另起爐灶也沒法取代 HBL 熱潮,彷彿每年時間一到,人們就會從預賽開始關注著這群不一定滿法定成年年齡的孩子們在場上奔馳,或許技術粗糙,或許身材規格受限,但始終以「熱血」為招牌乘載著數十甚至數百個年輕的籃球靈魂。
不論是品牌的行銷宣傳,或是每所學校放送的情感,即使平心而論 HBL 球員們的技術層面勢必不如 SBL 甚至 UBA,但 HBL 依舊站穩在台灣籃壇的地位,甚至可說在近年台灣新職籃聯盟的熱潮之前,HBL 就是台灣最熱門的籃球聯賽,「打進 HBL」對那些踏進球場的年輕球員們來說,也無疑是榮耀的夢想與珍貴的目標。
―― 選擇的開始
「我也算是圓夢了,接下來就是踏實的工作。曾經站上過的舞台,就當作是一段美好的經歷。」
說出這番話的人,是當時還未滿 25 歲、曾在 HBL 賽場上備受矚目,甚至到大學時期仍被持續關注的徐鉦順。而除了比起一般人身材高大了些,在未來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或許他都會像社會上其他多數人一樣,照著固定時間上班工作,在職場上奮鬥。
高三那年,徐鉦順被視為南台灣頭號高中生,雖然無法幫助三民家商往前邁進,身手卻是無庸置疑。自三民家商畢業後,徐鉦順依循「一三七」體系進入義守大學,大四那年曾幫助義守打進 UBA 冠軍賽。事實上徐鉦順在大三球季結束後,曾提前投身 SBL 選秀,但由於合約未能達成共識而沒能加入球隊,最終在打完 UBA 後選擇進入台塑企業,除了可能會在閒暇時期動動身手,加入一些地區盃賽,大致算是退出了台灣籃球一級賽場。
從徐鉦順的例子來看,又讓人似乎有些徬徨,因為連曾經挑戰過那珍貴目標的球員,都認為自己在籃球場上的未來不如一份更穩定的工作,那多少也透露著「職業籃球」這個在金字塔頂端的賽場,對於多數曾挑戰過學生籃球的孩子們來說,依舊是需要審慎思考的目標。
也就是說,在走下 HBL 舞台後,其實對於多數高中球員來說,是另一個選擇的開始。
―― 自己的人生,不同的前路
HBL 無疑仍是學生籃球的重要舞台,除了帶來夢想,為這些高中球員帶來一些光環也的確是事實,也依舊是孕育未來成人級球員的重要搖籃,即使仍會有如劉錚、蔡文誠、曾祥鈞這樣的特例,但多數在台灣籃壇檯面上的知名球員多是出身 HBL 甲級聯賽,能在 HBL 旅程中獲得列名拿到球衣,就已經是「某種程度的圓夢」。
對於自 HBL 畢業的球員來說,未來方向的選擇其實也很明確,若要繼續打球,會選擇大專賽場,持續在 UBA 奮戰,等待成人球隊的青睞。若知道自己在籃球路上的未來受限,有的人可能在大學會想再拚幾年,有的人則是直接決定退出 UBA 賽場,選擇其他非籃球專門或是非以打球為優先考量的學校,伺機轉換方向。而在繼續打球的那些球員中,也有些HBL頂尖人才不一定會留在台灣繼續大專學業,而是選擇旅外更進一步的磨練。
接著在大學生涯之後,球員也會再有不同的出路選擇,有如陳盈駿早在 HBL 時期就非池中物,在旅外之後前進中國 CBA;有如這幾年的周桂羽、林俊吉持續在大專賽場精進後,明確可以取得台灣成人聯賽的門票,差別只在於落腳處;但也有人可能會在選秀會落選,需要爭取擠進職業籃球窄門的機會。而如果連曾是學生籃球一號人物的徐鉦順都自覺無法站穩成人層級,那對於更多 HBL 畢業球員來說,也意味著未來規劃並非如理想中那麼肯定,一如曾是能仁家商冠軍成員的潘向挺,也在 SBL 台啤隊坐了兩年板凳後,毅然決然在 25 歲之前離開籃球舞台。
在享受過 HBL 舞台後,球員其實才真正要面對人生的抉擇。高中畢業,更大的意義是進入法定成年的年齡,所有選擇都可以自己決定,如何體驗、咀嚼並且消化那一段曾經走過的路,正視自己的人生方向,更是另一個重大課題。即使如徐鉦順,也曾面對過夢想與現實的取捨,「在大三之前,我一心想要打 SBL,所以大三就決定參加選秀,但在選秀後,才發現和那些競爭激烈的北部球員相比,我真的有明顯不足,加上因為經濟考量,我需要穩定的收入,而台塑每年會藉著企業運動和義守大學、三民家商有接觸,讓我覺得是很踏實的選擇。」徐鉦順說。
―― 夢想與現實
換個角度來看,那些曾在 HBL 站上巔峰的球員,至少要在 UBA 繼續生存不成問題,但若要再往上挑戰,身材規格就成了第一道門檻,如除非真正身高突破 200 公分,否則 UBA 的中鋒都得檢視自己能否轉型四號,190 公分出頭的 HBL 內線球員都得思考自己能否像黃泓瀚那樣轉型成為側翼球員,180 公分上下甚至不到 180 公分的高中砍將,也都得有在職業層級改打控衛的心理準備。而這一些技能、身材與體能的關卡就會決定在 HBL 賽場之後,看自己到底還能在籃球這條路走多久。
或許像徐鉦順這樣曾在 HBL 呼風喚雨、在 UBA 返璞歸真,最後在踏入職業之前面對真實人生的抉擇,反而更像是多數 HBL 球員應該參考的例子。或許人人都有籃球夢,但現實賽場則是殘酷的。
另一個較為近期的例子是紀松佑。他的籃球歷程很勵志,論天分,不是最頂尖的那群,但他曾伴隨著后綜高中展開奇蹟般的 HBL 旅程,以及與文化大學一同經歷從 UBA 公開二級再拚回一級的開花結果,接著從職業賽場最基層的練習生開始,最終爭取到台新夢想家隊的正式球員合約,只可惜因為受傷,不得不提前對於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做出選擇。
我們會期待如陳盈駿、胡瓏貿、周儀翔,或者是近年的高國豪,早早在 HBL 證明自己,然後穩定地朝職業之路邁進;我們也會看見如陳昱瑞、簡祐哲這樣在 HBL 發光、在 UBA 精進,最終努力爭取在成人賽場的一席之地;但我們也可能看見更多個徐鉦順、潘向挺、紀松佑,終有一日必須正視自己面對真實人生的抉擇,而在各個時刻決定離開球場。
在徐鉦順、潘向挺、紀松佑之後,還是會有更多類似的球員會繼續挑戰職業籃球的夢想,他們也必然乘載另一些類似球員的挑戰期待,但 HBL 的光環終究只是光環,不是腳下已然堆砌的康莊大道,對於籃球的追逐,一切都取決於自己的選擇。
或許從徐鉦順口中,有一段感觸更值得成為他自己籃球生涯的註解。
「或許憑我的大學表現,再挑戰一次職業聯賽還是會有收穫,但現在的我並不代表有所遺憾,因為正是經歷過 HBL、UBA,才有現在的我,也因為走過那些高峰,未來我能更有自信面對人生的起伏。」
若是如此,那從 HBL 熱血青春之後回歸平靜,走向真實人生,或許也沒那麼可怕吧。
文|小鐵
➡️ 更多籃球相關資訊請至《baller 籃球誌》官方 Instagram 帳號 @baller_zine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