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 跑鞋家族 ADIZERO 系列全新配色 "電光藍" 發佈
 via : adidas

2023 臺北馬拉松即將於 12 月 17 日鳴槍開跑,adidas 最強悍的 ADIZERO 競速跑鞋家族,以突破性跑鞋技術贏得了全球頂尖跑者的一致青睞,助力運動員在馬拉松賽事中獲得優異的戰績,成為國際馬拉松界間的指標性鞋款。


其中 adidas 集結品牌創新科技,針對不同距離、需求,調校最適切的中底、推進系統、鞋面設計,打造出 6 款 ADIZERO 系列跑鞋,除了換上全新「電光藍」系列新色,更增添新成員 - ADIZERO PRIME X 2 STRUNG,50mm 超厚科技中底及雙層碳纖維片使推進力與回彈力再躍進,一上腳即能感受非法的極限快速,打破比賽框架限制。

 via : adidas

作為 2023 臺北馬指定系列的 ADIZERO ADIOS PRO 3 冠軍跑鞋以「電光藍」為主色調,搭配螢光橘局部點綴於鞋側與鞋帶處,低調沉穩卻又帶著一抹橘紅光芒,猶如跑者們迎著曙光帶著希望起跑,讓鞋款兼具速度感與時尚感。

ADIZERO ADIOS PRO 3 定價 NT 7,500 元 / via : adidas
via : adidas

疾速競賽跑鞋 ADIZERO ADIOS PRO 3 短短一年內打破六次世界馬拉松紀錄,亦為 2022 年臺北馬拉松前一百名菁英跑者中最多選手著用的鞋款,其使用 ENERGYRODS 2.0 爪型碳纖維、LIGHTSTRIKE PRO 雙中底,給予跑者強勁的推進力與能量回饋,大底全掌採用耐磨的 Continental™ 馬牌輪胎大底,高抓地力給予跑者神助攻,台灣「黑色旋風」蔣介文去年即是穿著 ADIZERO ADIOS PRO 3 勇奪 2022 臺北馬拉松國內組冠軍。

 via : adidas

今年六月升級上市大受好評的日常備賽訓練鞋 ADIZERO BOSTON 12,以 LIGHTSTRIKE PRO和LIGHTSTRIKE 2.0 雙中底設計帶來更柔軟回彈的絕佳腳感,延續爪型玻璃纖維推進系統,進化為全掌式的 ENERGY RODS 2.0,推進力大幅提升,透氣鞋面給予跑者更舒適的感受。

BOSTON 12 定價 NT 4,290 元 / via : adidas

而同為 ADIZERO 系列的 BOSTON 12 和 ADIOS PRO 3 之間的完美組合可以幫助跑者更好適應從訓練到比賽之間的訓練需求轉換。其他還有專為中短距離競賽設計的 TAKUMI SEN 9、薄底競速跑鞋 ADIZERO ADIOS 8、入門輕量訓練的ADIZERO SL,滿足不同配速及不同類型跑者的多樣化需求。

TAKUMI SEN 9 定價 NT 3,890 元 / via : adidas
ADIZERO ADIOS 8 定價 NT 3,890 元 / via : adidas
ADIZERO SL 定價 NT 3,490 元 / via : adidas


突破框架,超標規格無極限
全新旗艦 ADIZERO PRIME X 2 STRUNG


adidas 全新問世的 ADIZERO PRIME X 2 STRUNG 結合頂級產品理念與創新技術,助力跑者超越自我。全新 ADIZERO PRIME X 2 STRUNG 使用雙層碳纖維板,為跑者帶來極度強勁的能量回饋,回彈提升 8%。三層 LIGHTSTRIKE PRO 中底,打造緩震的中底,使緩衝力提升 24%。

ADIZERO PRIME X 2 STRUNG 定價 NT9,500 元 / via : adidas

除此之外,STRUNG 數位編碼鞋面,透過數據驅動電腦將紗線編成縱橫交錯的無縫鞋面,創造如繭的輕化腳感,鞋舌也採用針織材質,專屬性貼合跑者雙足,精準支撐每一步發力。

 via : adidas
 via : adidas

ADIZERO PRIME X 2 STRUNG 雖超過國際田聯對於跑鞋單碳板和 40mm 厚度的規定,無法作為專業選手於賽場上的比賽用鞋,但突破常規的概念正與對運動表現有極致追求,渴望取得紀錄突破的跑者不謀而合,依舊能成為運動員及進階跑者日常訓練鞋款首選。

定價 NT 1,290 元 / via : adidas
定價 NT 1,290 元 / via : adidas

adidas 身為長期臺北馬拉松合作夥伴,除了 ADIZERO 系列全員換上電光藍新色,此次 adidas 更推出臺北馬拉松限量紀念 TEE,簡約設計搭配高透氣機能布料,點綴臺北馬拉松大會 LOGO,令年底的馬拉松參賽更具意義。


ADIZERO 家族系列鞋款已於全台門市及官方購物網站上市,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請詳見 adidas 官方購物網站官方粉絲專頁







Kevin Pin
EDITED BY Kevin Pin
05 Oct., 2023 01:14
更多相關內容 MORE RELATED
news